企业社交

|

员工通道

|

防伪查询

|

电子采购平台

高沟系列

经济日报多媒体数字报刊

发布日期:2023-12-05 07:35:15   来源:高沟系列 浏览次数:1

  这里原是一片贫瘠的土地,如今却厂房林立,机声隆隆;这里原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偏僻江北小镇,如今却是全国四大电缆产业基地之一。

  2009年,该镇公司实现出售的收益139.6亿元,纳税8.01亿元。该镇先后被农业部、安徽省命名为“全国乡镇企业示范区”、“省级星火技术密集区”、“安徽省非公有制企业科技园”和“安徽省特种电缆高新技术产业基地”,这就是安徽省无为县高沟镇。

  坚信“无工不富”是高沟人的共同理念,也是高沟发展的活力之源。长期以来,他们始终不渝地坚持走工业强镇、工业致富的道路,工业经济持续不断的发展壮大。

  地处巢芜铜三市交界的江边小镇高沟,以前惟一的“出口”是一条蜿蜒坎坷的江堤,坐车到最近的县城要两三个小时;人均不到6分地,江水一涨庄稼就绝收。

  穷则思变。华电线缆有限公司董事长卢根茂说起往事记忆犹新:1969年,因洪水,庄稼颗粒无收,乡里仅有的一家磨具厂拿出利润,按人头每人发了20元,帮助群众渡过了难关。这使高沟人对发展工业经济情有独钟,“无工不富”的理念从此在高沟人的头脑中植下了根。家家办厂,人人做工,高沟人对发展工业很是执着。

  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,高沟的江堤上、民房中,小工厂遍地开花,发展到今天,形成了一支庞大的民营经济队伍。如今,全镇共有企业428家,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7家,从业人员近1.6万人。

  磨料磨具、电加热产品、电线电缆……不同时期高沟主打产品不断更替。什么样的产品赚钱,高沟就生产什么。高沟始终做到人无我有,人有我新,屹立市场而不倒。

  高沟镇为何会生产电缆呢?说起来还有一段故事:1990年夏天,高沟农民沈志海在外地一个小厂当业务员。一天,在回高沟的车里,遇上了沈阳一家国企的采购员。这名采购员奔波几周,就为买一批电线电缆。沈志海恰好认识几个生产电缆的江浙厂家。“你要的货我有!”沈志海几天后到江浙采购来电缆发往沈阳,小赚了一笔。

  尝到甜头的沈志海于是当起了电缆外购外销的“二传手”。第二年,他干脆自己筹资,办起了高沟镇第一家特种电线电缆厂。此后,镇上的电缆厂越办越多,越滚越大,终于成为全国四大电线电缆生产基地之一。

  当跑销售还需乡镇证明时,一批批高沟销售员外出,乡镇政府一路“绿灯”。产业上了规模,高沟镇引导入园,化无序为有序。为促进企业二次创业,镇里还对上项目的给予一定奖励。

  “厂里的事厂长管,厂外的事政府管。”高沟镇党委书记、镇长田生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,道出了高沟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秘诀。

 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,也是工业发展的推进器。高沟镇正是在推进企业科学技术创新的基础上,逐步扩大高沟工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影响力,推动企业进步。

  一台成缆机正在绕包,长长的电缆线正在机器的拉伸中一圈一圈地绕在一个金属盘上面。在明星电缆公司高压交联电缆生产线上,工人张小宏说:“目前订单很多,工人分班倒,机器24小时不停。”此公司的辐照交联生产线经过一年多时间建成,业务非常繁忙。

  辐照交联生产线的魅力何在?“通过辐照,引起电缆表面材料分子排列结构的变化,提高耐火、耐燃、耐油及耐辐射性能和抗老化等物理性能。”明星电缆公司总工程师梁明宝介绍道。

  长期以来,高沟镇企业由于使用的绝缘、护套等材料层次低,导致电缆产品的技术水平不高。而通过辐照手段可以带动产品结构升级,占领更多的高端电缆市场。为此,明星电缆公司于2009年率先建立了安徽省电子辐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,专门干核电、船用电缆的研发和生产,将企业产品引向了高端市场。公司12个产品获得省级新产品和科技进步奖,15个科技项目被列入国家火炬计划、省级技术创新计划重点项目。

  明星电缆公司依靠科学技术求发展在高沟并不是个例。高沟的非公有制企业自诞生之日起,就一直注重科学技术进步。上世纪90年代初,环宇电缆集团董事长巫和宽请来山东一家大型国有电缆厂的工程师,上马一条油田输油监控专用电缆生产项目,当年取得500万元的销售业绩后,大家立即效仿,纷纷开始招贤纳才。

  2003年,合肥电缆厂公开拍卖,许多客户从全国各地赶来竞标。华菱集团董事长姜文也在第一时间赶去。他不是参加竞标,而是与厂长路文荣进行了一番恳切的长谈。随后,路文荣来到华菱担任总工程师,运用丰富的经验和现代管理理念,对华菱集团的管理机制做全面改革创新。如今,华菱已成为高沟最大的企业,销售额、纳税连续几年第一。

  目前,高沟所有电线电缆企业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高级专业方面技术人员,多的达数十名。这些高品质人才的加盟,让高沟的特种电缆产品在国内市场独占鳌头。

  技术创新,成为高沟非公有制企业腾飞的支点。近几年,高沟已引进、研制、开发新产品70多项,填补省内空白20多项,填补国内空白6项,有18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、6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、1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。

  由于重视科学技术进步,高沟非公有制企业科学技术产品附加值率达70%,科技对企业的贡献率达60%。高沟被批准为“国家火炬计划无为特种电缆产业基地”、“安徽省特种电缆高新技术产业基地”、“省级星火技术密集区”。

  工业化水平提升之后,如何补齐农村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“短板”?高沟镇的做法是,工业反哺农业,城乡统筹发展,工业化和城镇化齐头并进,建设一个充满生机的和谐新农村。

  1995年,高沟镇由高沟和新沟两个乡合并而成。从高沟镇政府到原来的新沟乡,虽然只有3公里路程,却只能沿着长江大堤绕行,开车需要近半个小时。

  从1995年开始,镇里每年都动议修这条路,但因财力有限,最终都不了了之。直到2001年,高沟工业发展迅猛,财政收入明显地增加,镇里投资600多万元,很快将这条路修通。

  如今,这段被称为“星光大道”的路,已成为吸引资本进驻的一条工业走廊,大道两侧有20多家企业落户,镇上纳税前30位的企业家照片就悬挂在道路中央,成为一道景观。

  财力增加之后,城乡统筹发展有了雄厚的物质基础。“十一五”期间,高沟镇投入约2亿元,加快花园式城镇建设步伐,全面拉开城镇建设新框架,大力实施亮化、绿化、美化、净化、畅化“五化”工程,打造街灯亮、路面净、绿地多、环境雅、人气旺的生态优美新集镇。

  工业化的发展还推动了农村的城镇化和现代化。每天早上,民主村的张向东都会准时从家里出发,来到村边的新亚特电缆集团上班。“种地每亩年收入不到1000元,现在上班年收入有1万多元。”张向东说。

  目前高沟镇有1.6万人在镇里企业上班,仅此一项,每年农民的工资收入就达2亿多元。

  富裕起来的企业家们也开始回馈社会。民主村是深圩区,每逢下雨村级道路泥泞无法行走,交通不便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。新亚特电缆集团董事长徐顶峰主动出资100多万元,修好了村里的水泥路,安装了路灯。

  此外,民生工程得到全方面推进。高沟镇共有1700余名农村和城镇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,实现应保尽保;五保供养老人达到400多人,改扩建两所敬老院;彻底消灭了中小学危房,资助贫困家庭子女接受高等教育;围绕“小病不出村、一般病不出镇”的目标,高沟镇有8个村建成了标准化卫生室;新建的一座面积400多平方米的综合文化站即将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,6个村建成了“农家书屋”。这一切,都将从根本上改善和提升农民的生活品质。